关于牛奶性质的争论,其实一直都有, 单就牛奶是否寒凉这个学术问题,还是很值得大家深入探讨一下的。咱们就事论事地把问题说明白,看看寒不寒的。 zui早的关于牛乳作为中药的记载,是南朝·梁·陶弘景的《本草经集注》中的记录:“牛乳,微寒。主补虚羸,止渴,下气。” 《千金翼方·人兽部》:“牛乳,微寒。补虚羸,止渴。” 《唐本草(新修本草)·兽上》:“牛乳,性平,生饮令人痢,熟饮令人口干,微似温也。” 《本草易读·卷八·牛肉三百十》:“牛乳,甘,微寒,无、毒。润肠胃,解热毒,补虚劳。治反胃噎膈。补人各脏腑。” 从上面来看,大部分中药书里关于牛乳的定义,都是微寒。唯、一《唐本草(新修本草)·兽上》里说牛乳性平,可是后面又紧跟了一句“生饮令人痢”,意思是不煮熟喝了就会拉肚子,可想而知牛奶并非真正的性平,否则性平的食物又怎么可能让人吃了就腹泻呢? 再来看一些文献记载的牛乳食用方法与功效。 《日华子本草》:“养心肺,解热毒,润皮肤。” 陈藏器:“冷补,下热气。和酥煎沸食,去冷气癖。” 孙思邈:“患热风人宜食之,止小儿吐乳,补劳。” 李时珍:“治反胃热哕,补益劳损,润大肠,治气痢,除疸黄,老人煮粥甚宜。 “乳煎荜茇,治气痢有效。盖一寒一热,能和阴阳耳。” 为何李时珍说要牛乳与荜茇同煎?因为荜茇属胡椒科,辛热,可温中散寒,下气止痛。因此和牛乳在一起,为一寒一热,调和阴阳。 陈直在《养老奉亲书》中也写到:“食治老人补虚益、气,牛乳方:牛乳五升,荜茇末一两。上件药,入银器内,以水三升,和乳合。” 可见牛乳都是作为中药,用在病证中的。而且由于性寒,因此补虚羸的时候,必然要与热药同煎,才不zhi生出他患。 另一个记载在《养老奉亲书》中牛乳的用法是,“治老人消渴烦闷,常热,黄瘦。牛乳一升,真者,微熬。空心分为二服,极补益五脏,令人强健光悦。” 这里讲的,还是牛乳治、疗热证。而且服用时一定要用熬制的,也就是说一定要把牛奶煮熟以后,熬制一会儿再服用。 现在什么在书中把牛奶说为阴寒食品,是因为我们现在服用的牛奶,不是左手从牛身体里挤出来,右手就递到我们手上的。是经过了一系列的消、毒、加工、冷藏运输,才到我们面前。而我们,又总是随手就把它放入了冰箱......... 这本来就寒性的食物,经过这么一个冷藏的过程,性质怎么会不阴寒?另外,我们食用的时候,现在又有几个人是用奶锅将牛奶熬制一会儿才吃的?都是直接拿出来在微波炉里转一下就吃了。这阴寒的性质根本没有任、何改变啊。 再找找有没有关于儿童食用牛乳方面的古书记载呢,然,很可惜,只有治、疗“小儿热秽,吐乳”时,才会用到牛乳。 牛乳的补益作用,也是多用于体虚羸弱,营养不良,五脏衰弱的老人,常用牛乳煮粥的吃法。但是对于正常生长发育的儿童,我真的没有在古籍中找到相关详细的食用方法。 想想古时从皇子到富家子弟,只见过有奶娘的,没见过有喝牛乳的。如果牛乳对孩子的补益功效要比人乳好,那皇子总归是有办法喝到的吧,不zhi于要全程奶娘喂养吧。 也许有人会说古人对牛乳的认识还不够全、面,可是想想中药里的品类,上有飞禽走兽,下到土壤化石,动物的粪便、骨骼、皮肉,植物的花、叶、根、茎、树脂,哪一个逃过了我们老祖宗的眼睛,哪个的性味归经没有被研究过,更何况日常就可得到的牛乳! 所以如果牛乳真的好,可以被当作日常的饮食物全民使用的话,它早就和大枣、小米一样放在古时老百姓的饭桌上了,还用等到现在么。 我们生活中的误会太多了,需要我们自己思考后加以鉴别。古人说的也不一定就是对的,好在大脑人人都有,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辨清是非。 那是不是说牛乳就真的一无是处?当然不是。看看前面的引用,就知道它确实有药效。因为性寒,所以可以治热证,比如在牛乳的医疗案例中,一个人头上长大疮,就是慢慢地喝牛乳治好的。 牛乳主要的功效是滋阴清热,所以对于热证,尤其是老人的阴虚有热之证,效、果很好,有补益作用。但是服用时,也务必要像中药那样熬制一会儿,免得阴寒之气伤了老人的胃气。李时珍的效、果用法是,牛乳与粥一起熬制,老人可以常服。 世、界上每个动物都有断奶期。人也有,而不是人不喝妈妈、的奶了,改喝别的动物的奶。正常的孩子的脾胃功能,在断奶期后完、全可以吸收和消化简单的食物,那样的食物也足够提供孩子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,并不需要其他奶类来补充。 那些爱喝牛奶的小朋友,常见身上有湿疹,或者脸上两侧长很多像脂肪粒一样的小痘痘,这些应该都和多食牛奶,导致身体寒湿重有关。不信你们随便在身边找找,找不到才怪。 任、何就事论事的争论,尤其是学术争论都是好事,只会让双方更加明晰和进步。讲的是道理,论的是本质,对己对人都有利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