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 身法为何操持?答曰:在收放卷舒。 歌云:常收时放是操持,舒少卷多用更奇。一发难留无变计,不如常守在心头。 解读: 身法的要点在“收放卷舒”。“收”就是收缩,“百骸筋骨一齐收”。“放”就是弹发。孔子曰:“尺蠖之曲,以求伸也”。“尺蠖”就是槐虫,虫子在行进时是把身子弓起来,然后再伸直,运动就是在一缩一伸中实现的。弹簧压紧了才能产生强大的弹力。硬弓拉弯了,才能射出利箭。缩,就是拉弓,伸,就是放箭。先把身体收缩起来,集聚能量。然后,才能伸展身体,发放出去。这便是武术中常说的“收”和“发”。缩身时,脊柱像拉弓一样弓起,然后,像放箭一样弹开。脊柱和尾闾瞬间颠颤,爆发出一种强大的劲力,如惊雷闪电。石家歌曰“脊尾颠颤道无边”。 “卷舒”就是吞吐,其力主要在于丹田立转。看海浪是怎样卷起来的?海水先向后、向上卷起来,然后向前、向下拍过来,伴随发声轰鸣,排山倒海,无坚不摧。丹田的卷舒与海浪一样,先是命门吸丹田,丹田向后,贴着脊梁骨向上吸起,这就是“吞”,接着,命门催丹田,丹田向前、向下催出,这叫“吐”。丹田转了一个立圈,带动躯干卷一个大浪,发出巨大的威力。任何一个身法都暗含有丹田的吞吐,把他“吞”进怀里,然后丹田外吐,给以重击。其实在“吞”的同时就应该实现第一次击打,随即“吐”,再给以重击,做到防和打的统一。例如,他打我腹部,我腹部后吸的同时,肩部就向前催臂,击打他脸,随即吐气,催右手重击 再如,他打我胸部时,我胸部后吸,同时肩部前催就可以打他胸。别看两人胳臂都一样长,甚至他的胳臂还长一点,但是,我能打到他,他打不到我,吸胸的同时吐肩,我的胳臂就比他长出一寸。 当然,身法还包括旋转和偏闪,还要有步法的配合,但这里讲的重点是收和放的关系。 “操持”,就是与对方操手时保持的姿态。要经常保持“收”的状态,“放”只是偶尔的、瞬时的、突然的行为。所以说“常收时放是操持”。因为“一发难留无变计”,一旦发出去,“开弓没有回头箭”,一发不中,易为人所乘,没有一定的把握,不要轻率发放。一般先是小的挑逗,待敌露出破绽,将他手足制住,他已重心不稳的情况下,才能发放,发后又立即处于收的状态。与其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频繁的瞎发,“不如常守在心头”。 “常守在心头”不是消极不动,而是兵家所谓“待机而动”。 即使在进攻时也要注意防守,“常守在心”,疏而不漏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