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,其衣冠传承了汉民族的衣冠特色,看现在道教徒的传统服饰,就可看出汉唐以前的中国民族衣冠服饰的基本模样。 道教服饰,指道教徒的衣着穿戴,属于汉族传统服饰体系。又称“法服”、“道服”、“道装”等。道教服饰是华夏民族(汉族)的传统服装,社会服饰随着时代发展屡有更异,道教内部则大体不变。《天皇zhi道太清玉册》说:“古者衣冠,皆黄帝之时衣冠也。自后赵武灵wang改为胡服,而中国稍有变者,zhi隋场帝东巡便为畋猎,尽为胡服。独道士之衣冠尚存,故曰有黄冠之称。” 道教徒早年的服饰基本上和汉民族百姓服饰一样,并没有统一,慢慢到了南北朝道教才逐渐完善统一德服装冠带。(广州太极拳、广州太极拳培训) 道教对其服饰相当慎重,无论全真派和正一派都是如此。比如《三洞法服科戒文》就说了四十六条关于法服的规戒,《初真戒》亦有四十六条关于戒衣的戒律。 南北朝时期基本形成一套完整的服饰制度。即按道士入道年限及学道之深浅,分为若干等级, 对每个等级道士的衣服、冠巾、靴履,应该使用什么布料、应采的颜色、应取的样式等, 作出具体的规定。每个等级的道士皆须按此着装,不得混淆。 经过历代的一些道教宗师改革,道教服饰根据宗教需要,稍微有所润色和改变,但是大体不脱离汉民族,汉唐以前的服饰本色,传到今天,我们把道教服饰衣冠分别有衣服、帽子、鞋子、各种配饰等。 道袍: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长袍。可以分为大褂、得罗、戒衣、法衣、花衣、衲衣等六种。 大褂:大襟,长及腿腕,袖宽一尺四寸,袖长随身。是zui普通的日常穿用。另有长及于膝者,称为“中褂”。现在多为窄袖,以便日常作务。皆为蓝色,代表法天之意。《大明会典》云:“道士常服青”。 得罗:蓝色,大襟,长及腿腕,袖宽一尺八寸以上,袖长随身。冠巾之后成为正式道士,方可着用此衣,为参加宗教活动之礼服。(广州太极拳、广州太极拳培训) 戒衣:黄色,大襟,长及腿腕,袖宽二尺四寸以上,袖长随身。黄色属土,土可化育万物,戒衣采用黄色,除了示以庄重之外,寓有“道化万物,参赞化育”之意。惟有受戒道士,方可着用此衣。从前道教传戒制有“三衣”,以供领受初真戒、中极戒和天仙大戒的道士分别着用。现在传戒是一次授完,所以仅用此种戒衣。 法衣:又称“天仙洞衣”。对襟,长及小腿,无袖披,袖长随身。上有金丝银线绣的各种道教吉祥图案,如郁罗萧台、日月星辰、八卦、宝塔、龙凤、仙鹤、麒麟等。举行大型斋醮科仪时,道场为主的高功身着此衣。方丈在举行隆重祀典时穿着此衣,则为紫色。传言道祖老子骑牛出关时“紫气东来”,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。唐宋以来的皇帝,亦多赐给名道高真以紫色道服。 花衣:又称“班衣”。亦属法衣。对襟,长及小腿,无袖披,袖长随身。上面亦有各种绣花图案,但较天仙洞衣显得简洁,举行大型斋醮科仪时,众经师着用此衣。也有红色或黄色不带图案者,为做一般道场的经师穿用,称为“经衣”。(广州太极拳、广州太极拳培训) 衲衣:亦称“衲头”。大襟,长及小腿。多层粗布缝制,显得笨拙厚重。过去云游的道士野外打坐时穿用,以御风寒。今日道士多已不用,少数道士还保存着过去代代相传的衲衣。 以上服装,均取肥大宽松,以寓包藏乾坤、隔断尘凡之意。又取直领,以示潇散。 道巾 道巾指道教徒戴的帽子。俗言“道有九巾”,但是九巾的名目并不固定。清代闵小艮《清规玄妙》记载的九巾,为唐巾、冲和巾、浩然巾、逍遥巾、紫阳巾、一字巾、纶巾、三教巾和九阳巾。清末zhi今,变化较大,现在流行的九巾为;混元巾、庄子巾、纯阳巾、浩然巾、逍遥巾、荷叶巾、太阳巾、一字巾、包巾等九种。
|